projects 清华学生也赖床·来自校园大数据的教育测量 基于校园无线网络和手机应用的大规模教育测量 《基于校园无线网络和手机应用的大规模教育测量》是2016年春季学期立项的研究生教改综合改革类项目,项目期限1年。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博士周梦宇(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和交叉信研院、计算机系、网络中心的师生一起,通过大数据对清华几千门课程中学生的出勤、走神、自习等行为进行了大规模、非侵入式的测量。 那些年上课签过的到 在你的想象中,清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呢?他们会翘课迟到早退么?清华的老师们是如何教学的呢?他们授课时有多少学生神游天外呢? 为了得到师生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并给他们以反馈,学校的老师们可是操碎了心:课堂上的点名签到、每学期结束时的在线调查问卷……等等!你还记得帮路(chuang)上的舍友代签的那堂课么?你曾面对厚厚的问卷,不耐烦而一路默认选项么?这些传统的教育测量方式,常常面对着耗时耗力、数据质量差(主观或模糊的评估、侵入式的测量、较小的样本量、过时的回忆和容易出错的过程等等)的问题。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以清华为例,自2011年起,学校就
memoir μ: Never Stop TUNet 今天,3月20日,TUNet清华自动连网助手 [http://tunet.lab.mu]的Android和iOS新版正式发布[1]。这也是我[2] 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之一。请允许我特别感谢在过去几个月为了新版本日夜奋战的小伙伴们:张阳坤 [https://github.com/HubertZhang] 、胡皓宇 [https://github.com/HaoyuHu]、韦毅龙 [https://github.com/wyl8899]、孙景昶 [https://github.com/Sun-Jc]、陈光 [https://github.com/cgcgbcbc]、陆逸文 [https://github.com/mcfloundinho]、张浩然 [https://github.com/Mellonta] ;每一次和你们一起并肩奋斗,都能给我带来思维碰撞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memoir Lab μ: A Memoir From Α to Ω 清华大学Lab μ [http://lab.mu]校园极客社,一个我投入了9年时光的梦想,一个我当做自己女儿的团队。Lab μ可以说是清华大学最成功的学生科创团队之一,例如从全国挑战杯金奖 [http://mathmu.github.io/] 、产品的几万清华用户,到从团队走出的形形色色牛逼/有趣的同学。这段伴随我大学青春的回忆和野望,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博士毕业,终会一点点随风而去。我想此时此刻邀请你坐下来,和我一起慢慢品赏,从α到ω的故事。 你是谁? 你是谁?可能有人会问我。我也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伴随着三俗的“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去向何处”。现在也快到而立之年了,回顾在Lab μ这么多年的创业维艰,不禁对一个TED talk [http://www.ted.com/talks/andrew_solomon_how_the_worst_moments_in_our_lives_
Tsinghua 欢迎加入Spark I研发团队 ——星火四期项目“旋翼飞行器控制、定位及其拓展”简介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起源于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应用和想法:手机上可较精准定位的Google Maps,可远程操纵的无人机系统,近日频频出现的四旋翼飞行器,还有取快递小包裹却跑半个校园的痛苦…… 也许你也和我们一样,会想象一个可以精确在给定点之间自动飞行的灵活飞行器。无论你对这个飞行器的应用有何想法——物流自动投递、路线自动规划、生命探测、地形测绘与建筑物建模、友好的人机交互、手机电脑上的客户端…——让我们从最核心、最基础的简化版本做起:中小型航模的多路联合飞控与定位。 对于已经成熟以及非核心的部分,如载重及速度提升、长途路径规划、GPS与移动基站定位、互联网应用、手机客户端、某些传感器制作等,我们在初期基本不会投入精力,而会在基础的飞控和定位矫位较为成熟之后进行相应升级。 初期研发会在较为简单易用的飞行模型上进行,我们会专注于多传感器结合图像处理的飞行姿态控制(及必要的环境信息探测)与相对位置确定。 2、 项目内容 四轴飞行器(四旋翼)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相比于固定翼飞行器,四旋翼能够进行悬停与垂直起降,能够在室内等狭小环境内飞行;相比于直升机,四旋翼机
Tsinghua 从1978到maTHμ 1978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调,各种色彩开始绽放。 2008年也是个标志性的年份,经历过30年的坎坷,中国飞船载着希望梦想继续前行,各种思考沉淀激昂。 当然,在这一年,在茫茫银河中一颗小小的有智慧存在的星球上,伴随这个国家和民族风雨飘摇百年的名校的几位学生,思考着一个也许看起来没有过去30年的一切那么宏伟壮阔的问题——我们能用自己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搭建出自己的科学计算系统吗? 和我们所经历过的激荡30年相同,实践方能检验这个问题。当2009年11月的第一天,当得知maTHμ计算机代数系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已经给这个问题交上了第一份答卷。 我们曾经想象过未来的某一天,安装了maTHμ芯片的眼镜能在你看着某一物体的时候计算出你预设的信息,一张薄薄的maTHμ电子纸或白板能在你写下式子的瞬间将之格式整理并给出结果……人类曾经的每一个重复冗余的计算过程都会在无形中被自动完成,从而让人类得以大大释放和挖掘自身思想的潜力。这一切或许还虚幻得有些遥不可及,那想想我们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吧。 跳回前30年的回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