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种起源——周博士亲密关系学习随笔(1)
(Hark close and still what I now whisper to you,
I love you, O you entirely possess me,
O that you and I escape from the rest and go utterly off, free and lawless,
Two hawks in the air, two fishes swimming in the sea not more lawless than we;)
The furious storm through me careering, I passionately trembling.
The oath of the inseparableness of two together, of the woman that loves me and whom I love more than my life, that oath swearing,
(O I willingly stake all for you,– Walt Whitman, From Pent-up Aching Rivers
(请靠近静静听我此刻对你的耳语,
我爱你,啊,你完全把我占有,
啊,让我们逃离他们吧,彻底离开,自由自在,无法无天,
天空中的比翼神雕、海洋中的流连双鱼,都比不上我们的无拘无束;)
狂热的风暴席卷过我的身躯,令我激动颤抖。
两个人永不分离的誓言,那个爱着我的女人,也是我爱逾生命的,立此为盟,
(啊,我情愿为你付出一切,—— 沃尔特·惠特曼,“从压抑的疼痛河流”
五年前夏日的夜晚,我坐在实验室的窗边看着Helen E. Fisher的《情种起源》——狂暴的雨点砸在玻璃上,大树在风中张牙舞爪,卷首引用的这首诗歌也在我的全身席卷而过。为什么是TA?为什么浪漫爱情像流感,不知缘何而起又能带来如此痛苦?我的理智为什么会败退?…不知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曾问过这样的问题,体验过让人丧失理智的情感风暴,也对这首来自《草叶集》的诗歌产生共鸣。
在感情和人际关系方面,我没有什么天赋,因而投入了不少时间来学习探索:读书(像《情种起源》、《亲密关系》、《亲密伴侣》、《社会动物》、《沟通的艺术》等等)、上课(像Coursera的Social Psychology、一席《梁老师的爱情课》、《我们为什么活着》)、听讲座(TED和一席的无数个talks),以及观察人们的行为和我自己的内心。近段时间在和亲朋好友聊天的过程中(比如被推荐了很有趣的《有点心机又如何》,聊到了代孕背后复杂的现实与未来),在阅读观看各路媒体所讲述的故事后(比如网易数读等公众号讲述的中国老龄少子晚婚趋势,春晚让人满脸问号的两个小品),我不禁产生了拨开层层表面迷雾梳理亲密关系本质的冲动。这篇文章便是我的学习与探索随笔之一。
Helen E. Fisher博士关于爱情生理基础的研究让我非常着迷。最早是在TED演讲中看了她的Why we love, why we cheat、The brain in love和Technology hasn't changed love. Here's why。然后是接触到她的书籍《情种起源——浪漫爱情的本质和化学》、《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性、婚姻和外遇的自然史》。最近又刷了她在YouTube的几乎所有视频还有几个高引用论文。下面我便尝试结合我自己的知识,梳理一下在我看来Fisher博士最有趣的理论和故事——脑中的三套爱情系统,以及人格的四个气质维度。
脑中的三套爱情系统
“糟了,是心动的感觉❤”,我们知道其实爱情中核心变化的是脑子,身体其他部分的变化(包括心跳加速)不过是诱因或者结果罢了。关于爱情的生理基础,Fisher博士认为大脑中存在三种既互相联系又截然不同的情绪与动机系统:
- 性驱力(lust/sex drive):性欲使人们有了交媾的动机,从而促使人们成功地进行繁殖,由性荷尔蒙(睾酮)来调控;
- 浪漫吸引(romantic attraction):驱动大家常说的浪漫爱情,促使人们追求所偏爱的特定恋人,形成稳定的配偶联系,由特定脑区里控制奖赏情感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血清素(5-羟色胺)来调控;
- 依恋(attachment):驱动大家常说的相伴之爱,长期的伴侣关系所带来的舒适、安全的情感,使得夫妻厮守在一起的时间足够长,从而能保护和供养他们的年幼子女,由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抗利尿激素)调节。
这三套天生的爱情系统,和控制干渴、饥饿、恐惧、愤怒等处理情感、渴望、精力、动机与奖赏的系统一起,处在大脑的底层边缘(下丘脑、腹侧被盖区、中脑等),鸟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也拥有。这些在几百万年前演化出的系统如此原始,以至于爱情本身很难被新的科技所改变(改变的是互相认识和求爱的途径),故为爱痴狂将伴随每个人长久存在——和其他各种成瘾行为一样。
这三个系统的存在各自促进了成功的繁衍过程:性驱力让人去在一群人中寻找引起兴趣的候选者,浪漫吸引力则让人在一段时间只专注于其中的一个以节省精力,依恋则让人和伴侣待在一起足够长时间以合作繁衍养育后代。但这三个系统也可能各自为政,使得爱情三角——激情、亲密和承诺——各自独立地发生强弱变化,产生系统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当你被浪漫的行为感动(大脑疯狂产生多巴胺),有可能会触发睾酮提升,产生性驱力。反之亦然,性也能带来多巴胺,达到阈值之后也能让人产生浪漫吸引(如果之前没有的话),高潮时的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的释放也会让人产生依恋(也会感到放松和嗜睡)。(在美国的一个调研中发现,有25%~35%的一夜情变成了长期伴侣关系,所以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casual sex。还有研究表明,男性在看小黄书兴奋之后,比平时会更加爱恋他们的伴侣。)最极端的情况是,这三个系统对应着不同的人:躺在有着深深依恋的长期伴侣边,突然想起对另一个人的浪漫吸引,然后看着浏览器里的陌生人产生了性驱力……当然,这三个系统有各自的特色:相较可以较快产生的性驱力和浪漫吸引,依恋的建立需要更长的时间(约17个月),却也更绵延持久——所以人们的确可以在还和一个人有着相伴之爱的时候,又撕裂地和另一个人感到浪漫爱情。而浪漫吸引所带来的强烈驱动力——痴迷、强烈的情绪连接、想得到对方——会抑制大脑的决策系统,让爱情变得盲目和排他。出轨、通奸、离婚、重婚等这些在人类社会中屡见不鲜的行为,背后都有这三个系统复杂的互动和变化。
既然人脑中的爱情系统这么离谱,一夫一妻制(monogamy)是自然的么?我们知道97%的哺乳动物都不会成双结对来抚养幼崽,只有人类和几种狸和狼等会这么做,太不正常了。但人类的确是非常喜欢两两配偶(pair-bonding)的动物——当今86%的人类社会允许男性拥有多位妻子,但在这些社会中只有5~10%的男人真的妻妾成群。(人类是充满了嫉妒的生物,女性之间互相争执和毒害对方的孩子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并且一个男性要有足够的资源和权力才能分享给多个配偶。)很可能在440万年前,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一夫一妻制就逐渐演化出来了:在危险的开放平原上被迫用双腿行走,此时双手用来拿武器、工具、食物;那么此前女性四肢爬行时背部托着幼崽的方式就不再可行了,她们转而用手臂来抱幼崽;可以想见,用一只手抱着幼崽四处行走几年,用另一只手拿着木棍石头,采集水果蔬菜,同时还要从狮子等捕食者的口下逃离——这种情况下寻找一个伴侣来一起养育幼崽就很正常了;而另一方面,对男性来说,在开放的平原上同时保护多于一位女性不被野兽吃掉,不被其他男性侵犯是非常困难的事;故而对女性和男性来讲,两两配偶的一夫一妻制是合理的,最终演化成为人类主流,刻进大脑深处也就很自然了。但一夫一妻并不意味着没有背叛、欺骗、离婚、重婚,对80中文化的调研发现,就算在通奸会砍头的社会,也会有人去冒险;在狩猎及采集社会中,人们一生中通常有2到3个伴侣。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人类有二元的繁衍策略:连续的两两配偶(serial pair-bonding),以及偷偷摸摸的通奸(clandestine adultery)。当然,这一切行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在当下也合情合理,每个人自己的大脑皮层才是最终做出行动的指挥部。
这便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是什么造就了幸福的婚姻?通过扫描拥有长期幸福婚姻的(中国和美国)人们的大脑,可以发现他们和这3个方面相关的脑部区域尤其活跃:共情的能力;调控自己的压力和情绪;积极的错觉(positive illusions)——忽略对方负面的东西,关注积极的一面。当然还有很多老生常谈的策略:好好说话沟通,保持性生活和身体接触(激发催产素),一起去做新鲜的事情(激发多巴胺)……但是,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对的人进入婚姻。
人格的四个气质维度
怎么选择对的人呢?为什么我会和一个人坠入爱河而不是另一个?我们先看看心理学家们总结出来的影响人们择偶的主要方面:
- 时机与临近
- 种族与社会经济背景
- 相近的智力水平
- 相近的美貌程度
- 相近的教育水平
- 相近的宗教和社会价值观
- 相近的生育、经济和社会目标
- 童年和成年的经历所形成的“爱情地图”(love map)
- ...
如果只考虑这些,为什么我们不直接选择包办婚姻和相亲?为什么在一屋子和你非常相近的人中,你不会爱上每个符合条件的?人格会不会有部分是生理决定的,进而影响择偶?为了理解这部分天生气质(temperament, 相较后天性格character),Fisher博士根据脑科学原理(基于基因、药物、性别、脑扫描、双胞胎的研究)设计了如下的测试问卷,我个人非常建议懂点英语的读者在继续阅读之前,用5分钟测一测自己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早已有来自40+个国家的1400万+人测过了),看看自己的主次要人格类型:
从十二星座/生肖(的确是破冰的好工具)到MBTI性格分类(在能量来源、感知偏好、判断偏好、认知态度四个维度上二分,得到16种:ISTJ, ISFJ, INFJ, INTJ, ISTP, ISFP, INFP, INTP, ESTP, ESFP, ENFP, ENTP, ESTJ, ESFJ, ENFJ, ENTJ)到巴塞洛缪依恋类型(在忧虑被弃和回避亲密两个维度上二分,得到4种:安全性、痴迷型、恐惧型、疏离型)到大五人格特质(在开放性、外倾性、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这五个维度进行测量),人们非常喜欢用不同维度和分类的匹配情况来讨论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契合程度。目前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依恋类型和大五人格的量表测试。
有趣的是,Fisher博士从新的角度总结出了四个广义的人类思考和行为方式,正如方才提的问卷里所展示的,它们是:
- 探索者(Explorer):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关联,可概括为“好奇和充满活力”
- 建造者(Builder):和血清素关联,可概括为“谨慎和遵守社会规范”
- 执行者(Director):和睾酮关联,可概括为“擅长分析意志坚强”
- 谈判者(Negotiator):和雌激素/催产素关联,可概括为“亲社会和善解人意”
在这四个维度上每个人都可以有或高或低的表达。但简而言之,通常探索者和建造者是对立的两种行为,执行者和谈判者也是对立的思考方式。
从统计数据上看,人类择偶有气质上的自然吸引模式。首先是探索者/建造者的同类相吸。那些多巴胺系统反应活跃的人(探索者),更有好奇心,富有创意,自然率真,且精力充沛;他们通常被同类人所吸引——好奇且有创意的人需要和同类在一起。那些血清素系统反应活跃的人(建造者)往往更加传统,遵循惯例与规则,尊重权威;他们通常笃信宗教——宗教信仰正属于血清素系统——传统派自然找传统派的人。然后是执行者/谈判者异性相吸。睾丸激素系统反应活跃的人(执行者)通常善于分析,逻辑思维强,直接果断;而他们寻找的是和他们对立的人——那些雌激素高的人(谈判者),他们语言能力很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凭直觉行事,善于照顾他人,且直抒胸怀。
如果你是多巴胺系统反应活跃的探索者,那么你更倾向于寻求新奇和冒险,拥有很多的兴趣点。这类人最有可能去上大学,赚最多的钱也赔最多的钱。他们会同时在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比如积极参加线下会议讲座)。他们更乐观主义、独立自主、冲动、看向外部世界而不是自省。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头脑灵活灵感迸发,充满创造力。典型的例子有Richard Branson、朗朗、Peter Thiel等。
如果你是血清素系统反应活跃的建造者,那么你更倾向于是一个传统的人,尊崇社会规范、从众。这类人的大脑扫描显示他们更喜欢熟悉的事物。他们不对陌生的事物害怕但会小心谨慎,从容应对。(事实上,像百忧解(prozac)和帕罗西汀(paxil)这样的药物就是激活血清素系统来让人冷静下来的。)他们遵守规则、尊重权威,喜欢计划和规划,更倾向不夸张的具体思考,对数字计算很擅长。宗教也很受血清素系统影响。有趣的是,通过问卷发现,相较其他三类人,建造者是唯一无法容忍不忠诚的朋友(相较无趣的朋友,为其他三类人所不能容忍)的人。在世界范围来看,血清素系统(社会规范和服从)相关基因出现最普遍的地区是中国和日本。典型的例子有Mike Pence、中国前任国家主席、Mitt Romney等。
如果你是睾酮系统反应活跃的执行者,那么你很可能会擅长构建基于规则的系统。这类人对计算机、工程、数学、音乐非常擅长。他们倾向于富有创造性、严谨苛求、好斗。(如果你把睾酮注射给几只鸽子或者蜥蜴,那么他们会开始打斗来争取更高的地位。)他们情绪内敛、果断、大胆、直奔主题。典型的例子有Margaret Thatcher、Steve Jobs、Hilary Clinton、Donald Trump等。
如果你是雌激素系统反应活跃的谈判者,那么你拥有网络思维(web thinking,因为你的大脑在子宫内构建时拥有更丰富的神经连接)。这类人富于想象,女性占更大的比例——而网状思维给了女性在现代商业世界巨大的优势。他们拥有给力的社交技能,可以很容易阅读别人的肢体语言和声调变化。他们拥有直觉并能轻易看穿人的思想,以此说出你需要听的内容。他们待人春风拂面,能很好地建立信任。(站在演化的角度,信任可以节省大量的能量;可以看到识人和信任同时存在于谈判者的身上,是一起进化出来的,盲目的信任是很危险的。)他们更倾向于内省,但也同时看向外部。他们寻求和谐并且善于表达情绪。典型的例子有Barack Obama、Bill Clinton、Charles Darwin、Oprah Winfrey等。
可以看到,在人类社会中探索者、建造者、执行者和谈判者缺一不可。可以想象在几百万年前,当一小群狩猎采集者们在游荡时遇上了一簇蘑菇,那么探索者们很可能会说:“来来来我们来尝尝这些蘑菇!”,建造者会出来说:“吃这些蘑菇不是我们的传统。”,此刻就需要执行者出来安排:“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把蘑菇喂给小动物吃。”,并且要有谈判者来组织:“来我们大家坐下来,收集这些蘑菇的数据。”
从这个角度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过时了,真的和人打交道,应该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而Fisher博士的四个气质维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有效的思考角度,来理解他人的需求。
爱的未来
说了这么多爱情的生理机制,而这些生理机制在可见的未来也都不会改变,爱情未来的变化将更多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所带来的。Fisher博士认为,爱情未来(甚至现在)的趋势是“慢慢爱”(slow love)和两性平等。
“慢慢爱”是指人们进入婚姻越来越谨慎,婚前准备期变长了,人们在承诺和独立之间有了更多的权衡。首先,因为担心离婚后面对的社会、法律、情感、以及经济后果,人们在结婚之前更想对其伴侣的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在婚前就摆脱糟糕的情感关系,并优先发展个人职业和获得一定的经济能力。这造成一些在人们看来是轻率的行为反而愈加普遍——在美国进行的调研(3万有代表性样本)显示,如下行为每一个都有超过50%的人在一生中做过:婚前长期同居、和朋友上床、一夜情。(同居不仅是了解床上功夫,而是对方是否善良,善于倾听,甚至是否有幽默感;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是通过性来触发浪漫爱情的;当然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更多倾向于用其他方式来互相了解。)同时科技和医学不断发展,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生命的各个阶段也延长了,带来了越来越晚的结婚年龄(晚婚其实比早婚离婚率更低);相较几百年前,人们更少为怀孕或疾病感到担忧,且对婚前性行为也更少有愧疚感,甚至很可能这个世纪我们就能在人造子宫中孕育后代。更为重要的是,女性如今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两性越来越平等了。
两性平等是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改变,大量女性进入职场的结果。几百万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都生活在小型捕猎采集社会,餐桌上60%~80%的食物是由女性采摘回来的。在那时,双份收入家庭广泛存在,女性不论在经济社会还是性方面都和男性具有同等的地位。然而,大约1万年前,社会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以农耕为主,战争也变得多了起来,男性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男女开始有义务寻找合适的人结婚——匹配的背景、宗教信仰、相称的家族、社会及政治关联。各种信仰开始传播:婚前必须保持处女身、包办婚姻、男性是一家之主、女性就应该待在家里、女性一生一世必须尊夫……这些1万年前的农业传统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式,人们正在逐渐回到远古人类两性平等的爱情中去。(之后的随笔会专门讨论性别和爱情。)
婚姻曾经意味着一段感情的开始,而现在它意味着尾声。刻在人类脑中对爱情的追求永不会消逝,新的婚恋模式也许更贴近人类的生理机制,也能带来更多美满的婚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让我们回到过去,在缓慢的爱情中寻找慰藉吧。
在梅边不知爱何时出现
在现实生活还是只能在梦里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议
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新新人类
尤其是对我们 生活太忙乱
没有时间吃饭 上网到眼睛酸
科技发达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
怎样才能够满足
小朋友哪有时间 坐在那里看牡丹亭
花十九个小时唱到 所有观众老了
坐火车 地铁 飞机 高速公路 又在堵车
聪明的人知道时间就是钱要把握
失控之前 要喘一口气
汤显祖让我向你学习
这么梦幻 没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传 我只能说赞
我的世界一切越来越方便
但 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
我不要跟你们赛跑
因为我知道 生命是个礼物
不希望这一辈子 没有爱而马不停蹄
好想掉进那故事里
步骤慢点儿 气氛神秘
柳梦梅的美梦里
汤大师带我们回去
充满爱的牡丹亭——王力宏《在梅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