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海航志 - 我在微软亚研院的三年(0)

入职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已然三年,每次回到在12楼的工位,便仿若进入了带有时间凝滞魔法的结界:相较三年前,坐在这里的仍是那位少年,虽然周围的同事都换了面庞,而他也正步入而立之年;相较三年前,鼠标屏幕键盘仍是那一套,只是屏幕又多了一块、硬盘更紧张了一点;相较三年前,时光在这里沉淀——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每一缕奇思、每一曲狂想。

在MSRA这条船上的三年,我的经历远算不上一帆风顺,但正因此而充满了学习和成长的乐趣。这篇不算长的文章,便是一位MSRA水手的几页航海日志,分享给大家以作笑谈志趣。

扬帆起航(如何成为一名海盗水手)

在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做博士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研究员,两份快乐交织在一起,人生充实而又满足——这就是2017大半年我的状态。

犹记得6月2日博士答辩的那一天,前一天晚上肝PPT基本没睡,然后整个早上被一桌的教授围着答辩,刨了几口午饭后,匆匆忙忙便赶到微软,和同事们一起去香山高尔夫球场倒腾了一下午,晚上整个MSRA在一起举行了一年一度的FamilyFest,深夜回到紫荆学生公寓倒在床上……

一边在学校忙着毕业事宜,一边在微软开始探索和学习,从3月入职到9月在海口的MSRA FY18 Kickoff年会上当主持人,整个实习期都被这样新鲜的刺激填充着。

2017年9月 海口,MSRA FY18 Kickoff

而这一切,都要从2016年的求职季说起。当时在导师Thomas Moscibroda的安利下,我向MSRA投递了自己的简历,然后经历了永生难忘的研究员岗位面试:

连续两天的车轮面,从被十多位MSRA前辈围观的talk开始,到现场写代码讲架构想脑筋急转弯做推导,每天都要和4~5位developers和researchers一对一面聊,经历各种风格的面试(开放讨论式、压力逼问式、能力考试式等等)。面试的那两天,基本每天都是晨兴奔微软,带月荷本归。

相较其他的大厂/高校/创业公司,MSRA的面试是我当时经历的最为艰难和深入的一家。在运气的加成下,我最终拿到了offer,进入MSRA C&M (Cloud and Mobile)组,成为了船上的一员。

见习水手(划船学习使我快乐)

如果说读博的体验是在一片雾霭中沿着一条笔直的航道披荆斩棘,那么在MSRA最初的大半年对我来说就像是突然的左满舵——在入职3个月后,我迎来了猝不及防的re-org,以及研究方向的大转弯。

当时经验不足,没从各种信号看出来manager要独自去美国总部继续发展,然后突然面临C&M组的解散,随后加入到了张冬梅带领的SA (Software Analytics)组,并机缘巧合选择了Data Analytics相关方向,在韩石老师的小分队下开始了新的航程。

在自己原有的data mining和machine learning基础上,以Excel和Forms两款微软的老牌和新秀产品为平台,我从博士期间的mobile/ubiquitous computing及network science研究,转向了data analytics和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领域。在这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微软也提供了很多机会,让我更系统地接触和学习团队沟通、合作、管理及文化。

跳出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开启新的方向,带来的是对大脑延绵不断的回报——随机出现的奖赏。对自己的人生来说这也像按下了慢放按钮——大量新信息的涌入和习得让主观时间延长了。能在过去这三年里,在semantic data analytics领域逐渐站稳脚跟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探索与挖掘框架。

对我个人来说,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是刷在线课程并项目实践。于是从17年开始,在Udacity平台上我每年都报名一个纳米学位,从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lying Car,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到 AI for Trading… 当然读书刷论文请教同事也必不可少,另外MSRA的环境允许研究员有很大的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managers也能给出时间空间支持员工个人的不断学习进步。下一章也会提到,微软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产品,而把新学的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催化反应,并在这些产品中实践,能让自己有更深的理解,进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

微软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全面多样的培训和成长资源。与在清华社团和实验室的经历来对比,微软系统的培养机制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软技能得到了更快的成长。举例来说,在微软线下培训中我参与了story telling, management, career development等多个课程,在微软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也更系统地学习了integrity, AI ethics, diversity & inclusion, growth mindset等等重要和我一直只有模糊概念的内容。之前在清华创立过两个学生科创类社团,现在回顾起来自己当年组织和管理社团的方式走了太多的弯路,也做了很多无用的尝试,没看到一些团队的本质。来了微软之后,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观察,方才有了早知如此的顿悟之感。

带实习生做科研也是在MSRA的独特体验之一(摄于2018年8月)

海阔天空(爆肝工作使我快乐)

MSRA有一个独有的优势,那就是身边充满了牛逼的同事。刚加入时,我仿佛又找到了清华本科入学时的感觉:在你曾经引以为傲的各个方面,都能找到比你做得更好的人。小伙伴们都十分奋发向上,整个环境十分强调成长、包容和多样性。和一群聪明和专业的人在一起工作,在健康开放的文化中发展独特的自我,这两份交织在一起的快乐应该在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并不多见。

举两个我非常认同的例子,growth mindset和diversity & inclusion。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见证了SA组和多个group一起,组成了DKI (Data, Knowledge, Intelligence) Area并发展壮大,在和整个area的多位管理者交流的过程中,我能看到他们自己不断主动地进步和改变,以及持续给组员们反馈如何成长的建议。在微软,我也看到了多样的群体和对不同少数的包容,譬如这里有有很多让我钦佩的女性研究员和领导者,允许不同的信仰和兴趣同时存在,大家多样的思维及经历碰撞时的火花。每个人都是很多片段的组合,总有一面是属于少数派的,微软的D&I文化使得大家能更加自由地做自己,更真诚地对待彼此。

与高校对比,在MSRA做研究员能够体会到研究与孵化的两份快乐。探索研究前沿并发表papers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与产品部门一起,将研究转换为切实影响上亿用户的功能,或者从实际需求中发现难题并快速迭代解决,这些才是大企业research lab的独特优势。我参与的项目包括Excel IdeasForms Ideas。Excel Ideas是Microsoft Excel的核心功能,包括从表格侦测解析、语义理解,到分析与洞察的自动推荐,用于支持多个Excel主界面的用户体验。而Forms Ideas则是关于Microsoft Forms在线问卷的发放、收集,和回答数据的自动分析与推荐,用于提升问卷设计的质量,以及帮助问卷设计者分析大量的回答数据。研究与工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种独特的挑战十分有意义。

Excel Ideas 按钮,一键推荐数据集多种分析与洞察!

2019年底,我从微软博士后站完成科研工作出站,逐渐开始在MSRA负责更多的科研和孵化。2020年,MSRA又经历了一系列的re-org,我们敬爱的老院长Harry Shum(沈向洋)离开了微软开始人生新的篇章,新的EVP Kevin Scott指派我们的老领导Peter Lee负责全球的MSR Labs,统一成为MSR+I (Microsoft Research & Incubation)。MSRA这艘母舰继续向新的海域前行着。

下篇预告(自然选择MSRA,前进四!)

这篇讲了不少work hard的故事,下一篇则更多会分享play hard的记忆。包括和同事们一起参与各种体育、娱乐、音乐等集体活动的经历。

如果你对体验MSRA的科研和孵化环境感兴趣,我们DKI组常年招实习生(请访问https://www.msra.cn/zh-cn/jobs/interns/semantic-data-analytics-research-intern了解更多),如果你对成为正式员工感兴趣,也欢迎邮件发送简历给我内推。

最后送上《我的三体·章北海传》的ED《夜航星》MV作为结尾。在刘慈欣的三体小说《地球往事·黑暗森林》中,章北海同志一路从中国海军进入亚洲太空军,在末日之战前带领“自然选择”号避开了三体的攻击,把人类文明的种子洒向了未知的太空,乃吾辈楷模也。“自然选择,前进四!”是他给母舰以最高速度前行的口令,在2020一系列不确定的雾霭之中,也祝愿MSRA和微软,能以前进四的速度,继续向前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