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忆

七忆

年轻的时光常在高速运转或蒙头乱撞中度过。自从离开了七中来到清华,恍然已经5年过去了。而记忆中那一潭墨池的水,也被贮藏起来,随着时光缓缓发酵。直到偶尔回首,才在晃动的光影中浮起几朵温馨的气泡,带着几缕芬芳的片段,飘散在想象中那曦园的欢声笑语之中。

在成都,几所高中的学生之间总喜欢互相比较。大抵高手相逢都会这样,互相免不了一番切磋,同时又互相尊敬。不知道现在学生之间还会不会代代相传七中是“游乐场”的对比,或者继续一遍遍怀着青春的懵懂唱着《爱在西元前》。七中总有些独特的气质,不依存于某一位独特的人或某一件独特的事,却烙印在每一位走出来的学子身上。当大家互相之间问起时,便会感慨道:“怪不得,你是七中勒嗦。”(模拟四川话)

在清华,曾有一位来自四中(石室中学)的好朋友向我抱怨:每次一和清华教授们提起自己来自成都,教授都会问——哦,你是七中的?虽然只能算茶余饭后吐槽的冷笑话,但却是七中名声在外的真实反映。四川出“怪才”,也许用来特指七中的学子倒是挺恰当。

本科时有一次回七中,当时在布告栏中看到了像烹饪、各种二外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选修课程,不禁感慨没晚来几年,以致到了大学阶段才有机会学这些。不过将七中称为“小大学”似乎很早就有了。在我印象中,七中社团的数量和大学的相差无几,同学们也在各种道路上走出了独特的自我。也许七中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来源于允许同学选择较为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当然,光把天府之国最朝气蓬勃的花朵们放在一起,便足以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了。

我能从七中来到清华,信息学竞赛便是我曾经走过的道路。还记得高中一开始我参加了数学、物理、信息学三门的竞赛培训,但几周后便选择继续信息学竞赛了。现在事后想来是信息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总是能让我在里面体会到激情:有时我会跟朋友开玩笑说,当年搞这个就是因为每次我们竞赛做题之前,都会来一场星际争霸竞赛热身。也有可能是我本身是个懒人,想简化各种身边的杂事:初一的时候我一了解到编程便马上就跑去学,当时似乎想的就是替代掉重复机械还会出错的手算——至今还记得小学一次奥数比赛,我几乎每道复杂点的题都从0开始枚举整数带回验证,最后却得了年级第一名。当然这些极有可能是我的记忆构造出来的理由,还有很多极可能才是真正的理由的原因——和蔼可亲的张君亮老师、快速反馈的比赛训练模式、其它学科竞赛给我留下的不好映像等等。

信息学竞赛的历程让我的高中时代仿佛提前成为了大学生: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去探索学习,以自己的能力拼搏并获得各种机会等等等等。说实话有时我看着自己的本科毕业时的简历,都会感慨本科四年活得可远没有高中三年精彩。这精彩的过程,实在太多难以几句话就总结出来(希望其余几位信息学竞赛的同学能写得精彩一些吧)……

唯独的遗憾,当了第一学期班长之后便离开了理科实验班,在机房每天面对计算机,那三年的时光中仿佛没有女孩存在过——哪怕是一点点青涩的回忆,简直是愧对再也不会重来的青春期。不过想想,这世界上总是得失守恒,福祸相依。一段苦行的岁月,回忆起来才会分外甘甜,就像川菜里面的麻辣味一样不可或缺。写到这里,也便从难得的“白日忆”中跳出来,为这几缕芬芳浮出些满足的笑容:祝愿七中继续像火锅冒菜或者麻辣烫那样,海纳百川,酣畅淋漓。

周梦宇 成都七中2008届12班
2013年国庆佳节


P.S. 应张老师约稿说高中要出书,便在佳节抽空整理了下大脑里的碎片——也许不应该称为碎片,过往的记忆总是会被时光的棱镜扭曲,每次回头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P.P.S. 原文发表于人人网,当时我才博士二年级。